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是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全球努力消除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感染。
目前公认的病毒性肝炎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缩写分别为HAV、HBV、HCV、HDV、HEV。其中甲肝、戊肝经过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丁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各种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出现黄疸。
目前中国有860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2800万人),45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感染乙肝、丙肝病毒的部分人群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根据《肝硬化诊治指南》——乙肝与丙肝感染为肝硬化的常见病因。由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有三种,持续存在的肝炎病毒、中重度肝脏坏死、纤维化,不同类型肝炎的交叉重叠感染会加剧肝硬化的进展。 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 岁的男性。抗HBV和抗 HCV 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1 乙型肝炎 Hepatitis B virus ”
乙肝的传播 乙型肝炎即乙肝(HBV),HBV病毒属于一类致癌物。乙肝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 乙肝传播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 由于通常不具有来自母体的先天性抗体,婴幼儿是获得HBV感染的最危险时期。其他高危易感人群包括: HBsAg(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HBsAg阳性者的家属 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 血液透析患者 多个性伴侣者 静脉药瘾者 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等 乙肝的筛查与免疫
这是一份关于乙肝的定性化验结果,这几个指标就是经常听到的“乙肝两对半”。
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抗-HBe)、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其中①②为一对,③④为一对,⑤为半,俗称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分为定量检查和定性检查,定性检查显示阳性阴性结果,而定量的检查可以告诉乙肝表面抗原的浓度、乙肝表面抗体的浓度,可以帮助判断病情。> 乙肝两对半是乙肝筛查的重要标准,检查结果多种多样,其中典型的大三阳和小三阳便来自于此(以下列举四种常见结果): 乙肝五项第1、3、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强。 乙肝五项第1、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弱。 第2项表面抗体阳性,其余阴性(例如图中的检测结果),提示接种过乙肝疫苗,已产生保护性抗体,表示对乙肝已有免疫力。 五项指标均为阴性,说明未感染过HBV,但目前没有保护性抗体。 你的乙肝疫苗还有效吗? 目前针对乙肝病毒的清除没有特效药,因此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 !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或许很多人小时候都已经接种过三针的乙肝疫苗,但是否知道你的疫苗是否仍然有效?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接种乙肝疫苗后能产生抗体(即抗-HBs),其保护期限一般至少可持续30年。但是具体保护期年限因人而异,少数人可能1~2年抗体就会消失,但多数人群可以维持十几年之久。 乙肝对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并有致癌风险,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接种完乙肝疫苗后没有检查过,建议去做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查,看下是否有抗体,抗体的滴度是否还足够保护你。 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10mIU/ml,说明你体内抗体水平较低,建议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重视乙肝正规治疗 虽然目前针对乙肝病毒的清除没有特效药,但现有的抗乙肝病毒药可以完全控制住乙肝病毒的复制,使病毒不再侵害肝脏,使肝脏的病变停止进展,防止肝硬化,降低晚期肝脏病的发生概率,以及晚期肝脏病所导致的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感染,需要保持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追求某些药物的特效,而忽视正规治疗,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2 丙型肝炎 Hepatitis C virus ” 乙肝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但是丙肝你清楚吗? 丙肝的传播与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5年全球有7100万人有慢性丙肝感染,39.9万人死于丙肝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 丙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基本相同(血液、母婴与性传播),但在特效药和疫苗方面,丙肝与乙肝截然相反。 丙肝没有预防疫苗,但有特效治疗药物,95%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获得完全治愈。而且我国已将部分丙肝抗病毒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丙肝的筛查 由于丙肝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被称之为“沉默的杀手”。及早检测是发现丙肝病人的唯一办法。 建议40岁以上人群主动进行丙肝检测,健康体检和婚前医学检查时,主动进行丙肝抗体检测。 除此之外,以下几类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人群,建议尽快筛查丙肝抗体: 1.在20世纪90年代有过输血或献血经历者; 2.曾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或针头者; 3.在不正规场所接受过口腔治疗、美容、纹身、打耳洞者; 4.母亲为丙肝患者的子女、丙肝患者的配偶等家庭成员; 5.有破损皮肤、黏膜被丙肝患者伤口的血、血迹、棉球或其他用具等污染者; 6.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者; 7.HIV感染者,HIV阳性的伴侣,同性恋和有多个性伴侣者,吸毒者。 病毒性肝炎下,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病毒性肝炎的五个事实——
图片源于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