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庆音健康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误区科普 >
关爱女性,拒绝污名化“更年期”
误区科普
围绝经期,更年期
2022-08-30 13:54:40
描述
关心围绝经期女性

你是否见过影视家庭剧中正在争执的女性角色,

被强行冠以“更年期”的名头?

或曾看到生活中焦虑易怒的40-50岁女性,

被偷偷称为“更年期妇女”?

甚至,你是不是曾经默默念叨:

爱唠叨、发脾气的妈妈是不是进入了更年

图片

图源网络


许多人对更年期有着不好的刻板印象:脾气暴躁、爱唠叨、老吵架、不讲理、歇斯底里等,并以此去定位处于该阶段的女性群体。


但“更年期女性”是真的“无理取闹”吗?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更年期”的女性究竟有多难。


Part 1

什么是围绝经期?

医学中的“围绝经期”,与大家口中常说的“更年期”基本重合。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由于女性卵泡功能缺失,导致月经周期永远停止及卵巢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下降的过程。


随着女性体内特定激素水平的变化,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如潮热、盗汗、失眠、阴道干涩、情绪障碍、认知症状等,这些症状尽管不会威胁生命,但对女性生活质量、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图片
图源网络

围绝经期综合征部分症状表现

一、血管舒缩症状

典型症状为潮热,可伴皮肤潮红和出汗,常伴心悸、焦虑、烦躁。这些症状会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并对女性的情绪、睡眠等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调查发现,51~60岁女性潮热发生率约为63%。

 

二、抑郁和焦虑

围绝经期被称为抑郁症的“脆弱之窗”。很多到医院更年期门诊就诊的女性都存在抑郁情绪,且归结于更年期改变,国内外研究显示,更年期女性中约有5%~20%伴有不同程度抑郁。


三、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心悸、头痛、头晕、易疲劳等,一部分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有报道显示51~60 岁女性心悸发生率约为26%、失眠发生率约为67%、易怒发生率约为 56%。


四、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在更年期发生率明显增高。


五、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病。


女性从围绝经期开始至绝经后10年内,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促使骨质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同时关节炎显著增多


图片

图源网络


Part 2

拒绝污名化“更年期”


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除了要忍受该阶段身体的负面影响外,她们大多还需要面对工作、照料家庭、教育孩子,本就压力很大。但当情绪没有很好控制住,却可能被旁人甚至亲人,冠以“更年期”的调侃戏谑,心理受到重创。


围绝经期女性心身保健是全社会的任务,加强社会的支持,应该杜绝“更年期”污名化,为她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所以,无论是自己的母亲或妻子,亦或许,你自己就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女性群体,为了保护家人/自己,都应该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更年期”的到来。


如果你是这个阶段女性的家属,该做什么?


作为家人请提供理解、帮助与支持,多关注她们的身体、精神情况,减少不良刺激,适当时为她们解除疑虑,建立信心。

图片

图源网络


如果你是这个阶段的女性,该做什么?


首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增加日晒时间(补充维生素D)、摄入足量蛋白质与含钙丰富的食物,以预防骨质疏松。


其次,定期安排健康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如果已出现症状,且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勿乱用药物,及时就医咨询,首诊科室为妇科、内分泌科,必要时可咨询精神心理科。


最后,请去接受自己已经进入”围绝经期“这个事实。不同阶段的女性,有着不同的优雅美丽,无需因”更年期“这三个字感到焦虑,这是每个女性的必经之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多与家人、伴侣沟通自己的心理、身体状况,相信他们会理解你。



参考文献:

[1]傅燚,陆峥.围绝经期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29(5)349-352.

[2]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北京妇产学会社区与基层分会.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基层版)[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21,4(24)1317-1324.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