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淋巴瘤、肉瘤、胃肠道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胃癌。这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表型,大多数病例是胃腺癌 (以下部分简称:GC) [ 1 ]。根据地形部位,两个主要的是贲门和非贲门GC。GC的复杂性解释了存在的不同组织学分类系统 [ 2 , 3 ]。
最常用的分类是Lauren分类,根据其组织学表型将胃癌分为肠性亚型、弥漫性亚型和中间亚型。肠型胃癌,以恶性粘性上皮细胞和肠型腺分化浸润组织,是最常见的类型,发生在约54%的病例。而弥漫型胃癌,发现约32%的病例,包含低分化和低粘性肿瘤细胞[2]。自2010年以来,根据WHO的分类,胃癌也可分为管状、乳头状、黏液性、粘连性差(包括印戒细胞癌)和混合性癌。包括粘性差的印戒细胞癌对应Lauren分类的弥漫性亚型,管状、乳头状和黏液型对应肠亚型[2]。Carneiro系统根据免疫表型区分四类胃肿瘤:腺瘤、分离细胞瘤、实体瘤和混合瘤,从而根据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进一步将 Laurén 肠亚型分为肠、胃或混合分化的肿瘤。最后,Goseki分类还根据细胞内粘蛋白产生(不良或丰富)和小管分化水平(低分化或良好)[2]将GC分为4组。
图源网络
GC不仅在组织学上有变化,而且在分子上也有变化。GC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40%的病例)是肿瘤抑制基因TP53,它是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调控因子[4]。弥漫性型GC的特征通常是CDH1基因的体细胞或遗传突变,编码e-钙粘蛋白,这是一种细胞连接蛋白,其失效参与“独立细胞”GC表型。在某些癌症相关基因(APC、K-RAS、hMLH1、CDKN2A)中可以观察到表观遗传改变,如CpG岛中的基因失活相关的超甲基化。这种CpG岛甲基化物表型(CIMP)是胃癌的早期事件,可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邻近正常组织中发现。
这两种分子分类使用先进的分子技术,这在实践中对于个体治疗决策是不可行的。为了克服这一挑战,Setia 等人提出了可用于常规诊断实践的技术,如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并确定了5个GC组:EBV 阳性(5% 病例)、错配修复缺陷(16%)、异常 E-钙粘蛋白表达(21%)、异常p53表达(51%) 和正常 p53 表达 (7%) [9]。此外,Li等人使用TCGA RNA测序数据来识别不同肿瘤类型中差异表达的一组基因,用作诊断生物标志物和药物开发 [10]。
图源网络
最后,单细胞方法的最新发展允许更精确地破译GC细胞的异质性,尽管不适用于常规诊断。Zhang等人在对来自3个非肿瘤样本和9个肿瘤的22,677个细胞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个GC转录组图谱[11]。将恶性上皮与非恶性上皮进行比较,证明了肿瘤特异性基因如REG4、TFF3、CLDN4和CLDN7过表达。参与胃黏液和酶分泌的基因如GKN1、PGC、MUC5AC和LIPF在非肿瘤上皮细胞中表达更多[11]。为了比较获得的细胞遗传图谱与已知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将具有已知组织学的肿瘤样本加入分析。分析的恶性细胞聚集了5个主要细胞群:C1的96.9%的细胞来自弥漫型样本,C2的97.1%来自肠型样本,C3包含混合型和肠型细胞,C4细胞主要来自肠型样本,C5来自EBV+患者细胞。有趣的是,C4/C5似乎对应于新的亚型,在分子上不同于C1、C2和C3,它们对应于C1和Lauren分类亚型[11]。
这些胃癌分类(图1)是理解该疾病及其潜在机制的关键,从而为新的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因为不同的胃癌类型可能与不同的危险因素、预后和治疗管理相关。
图1胃腺癌组织学和分子分类
以下为本篇的英文原文,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