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庆音健康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科普 > 癌症 >
曾让好莱坞女星切除乳腺与卵巢,BRCA1究竟是什么
癌症
BRCA,乳腺癌
2022-09-01 15:06:04
描述
点击阅读

大家应该都曾看过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切除双侧乳腺、卵巢和输卵管的新闻。


她的母亲和小姨因卵巢癌和乳腺癌去世,她通过基因检测确定遗传了母亲的缺陷基因BRCA1,医生预估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分别为87%和50%。


为了降低乳腺癌风险,她2013年选择切除了双侧乳腺,将乳腺癌风险降低至5%,并在两年后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

图片


在她的个例中,先不论本身的影响因素(如烟酒、生育等情况),乳腺癌家族遗传史BRCA1突变都是显而易见的乳腺癌重要危险因素。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突变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具有 BRCA1/2致病性突变的患者发生乳腺癌、卵巢癌及其他癌症的风险增加。对于BRCA1突变携带者,≤70岁时乳腺癌累积风险为55%~70%,BRCA2突变携带者的相应累积风险为45%~70%。



乳腺癌家族史

两项研究的Meta分析分别显示,乳腺癌家族史人群患乳腺癌为健康人群的3.34和5.33倍。

01

缺陷基因BRCA1是什么?


研究表明,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明确的遗传基因突变,称之为遗传性乳腺癌(hereditary breast cancer,HBC),其中BRCA1/2基因突变占15%


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不仅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其他如卵巢癌、输卵管癌、胰腺癌、胃肠癌及黑素瘤等发病风险也增加,男性罹患乳腺癌、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图片


1990年,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命名为乳腺癌1号基因,英文简称BRCA1。1994年,又发现另外一种与乳腺癌有关的基因,称为BRCA2。在此之后,很多情况下人们把两种基因统称BRCA1/2一起讨论。


BRCA1/2本身属于一种抑癌基因,在调节人体细胞的复制、遗传物质DNA损伤修复、细胞的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若这个基因发生突变,它所具有的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就会受影响。


拥有这个基因突变的家族倾向于具有高乳腺癌发生率,且发病在较年轻时,乳房患癌几率大,且可能同时患有卵巢癌。


哪些人群推荐进行BRCA基因检测?可参考下图的专家共识。

图片

02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除BRCA突变与家族遗传史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外,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


◆ 良性乳腺疾病:部分良性乳腺疾病(例如乳腺囊肿和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等)患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增高,约为无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的2倍左右。


◆ 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显示,患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无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1.04倍。


图片


◆ 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无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女性,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均会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 月经生育因素:

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初潮年龄较早与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有关。15岁或之后初潮的女性患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风险低于13岁之前初潮的女性。除此之外,研究表明那个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增加3%。


未经产与初次妊娠的年龄较高:未经产和初次妊娠较晚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一项研究显示,未经产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经产妇的1.32 倍。在绝经期或接近绝经期的女性中,与未经产女性相比,首次生产年龄为20岁、25岁和35岁的女性乳腺癌的累积发病率(直到70岁)分别降低20%、10%和升高5%。


流产: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流产使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44%,对于人工流产达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女性, 患乳腺癌风险分别增加76%和89%。


肥胖、大量饮酒、吸烟等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 暴露于治疗性电离辐射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高。

03

乳腺癌的保护因素



目前经研究已明确的保护因素如下:


◆ 母乳喂养


现有多项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一项评估母乳喂养对孕产妇健康结果影响的系统评价提示,12个月母乳喂养可使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26%。与从不母乳喂养者相比,曾经进行母乳喂养者乳腺癌发病风险下降22%,母乳喂养少于6个月和母乳喂养6~12个月者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降低 7%和9%。

图片


◆体育锻炼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显示,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与缺乏体育锻炼的女性相比,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约14%。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治疗委员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18, 28(10):787-800.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10):954-1040.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