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庆音健康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科普 > 非传染性疾病 >
失眠、孤僻...老年性耳聋,不只是听不见而已
非传染性疾病
老年性耳聋
2023-09-21 14:30:17
描述
老年性耳聋的影响

本文主要讲一讲老年人的听力损失,即老年性耳聋。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


图片


老年性耳聋的危害,不单单是听不见而已。


一、言语交流能力下降

老年听力损失早期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主要表现为言语识别率下降,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言语交流更加困难;当听力损失累及中低频率时,即使在安静环境下言语交流也很困难。因此,老年人会主动减少社会交往


二、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

老年人出现听力损失和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导致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之则变得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问题以及社会隔离现象


研究发现,24%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异常,同时约40%伴有耳鸣、20%伴有平衡障碍。老年人随着听力损失加重,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减弱,导致老化加速、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图片


三、认知能力下降

在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中认知能力下降比较常见。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症在伴有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但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和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四、避险能力下降

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警告声(如交通工具鸣笛、火警、周围人的提醒声等)的感知能力下降,同时伴随年龄增长会出现声源定位能力下降,对危险警告信号的方位判断也会出现问题。因此,老年听力损失带来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图片


老年听力损失的临床表现


1、通常伴有耳鸣,多表现为持续性高调耳鸣 ,严重者可影响睡眠质量,出现互为影响的恶性循环。

2、听力损失,多伴有明显的言语识别率下降,表现为听得见但听不清、轻声听不清大声又嫌吵

3、此外,听力损失与老年人跌倒概率增加相关。患者常伴有孤独、焦虑、 抑郁等异常情绪以及认知功能下降。


如何预防保健老年听力损失


一、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远离噪声并加强对全身慢性疾病的管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概率增加,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加速听力损失的风险因素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干预。


二、减少危险因素

1.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老年人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且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加大。故建议老年人服药前需咨询医生,尽量规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耳毒性药物。

2. 避免噪声损伤:高强度、持续性噪声会对人耳造成伤害,导致耳聋、耳鸣等。加强噪声防护应该从年轻做起,预防因突然爆震引发的听力损伤,根据需要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及避免娱乐性噪声损伤。

图片


老年性耳聋的治疗:早期以药物和聆听训练为主,效果不佳时酌情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


参考文献:《老年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专家共识(2019)》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