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读者向我们反映,自己变得易怒,并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与身边亲人、朋友的关系,这是不是生病了?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心理咨询师周凌老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情绪上的帮助。
周凌老师有话说:
关于愤怒的情绪,我想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例一:有人说自己不敢坐丈夫的车。
曾经有2次,她与丈夫有几句口角,丈夫当时猛踩油门狂飙车,当时是在高速公路上!她和我直呼,太可怕了,感觉随时都有可能出严重的车祸!
图源网络
例二:有人觉得愤怒是件不可以的事。
ta的家里人有很多规矩。有一次,ta很生气,就把筷子很重地放到桌子上。妈妈马上说,你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跟我们道歉!看饭桌上的气氛,家里人都认为ta这次的愤怒实在过火了!
图源网络
同样都是亲近之人认为的不合理的愤怒,你怎么看?在我看来,前者是可能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的暴怒,而后者正常情况下是属于合理的愤怒。我们需要结合一定标准判断,去区分暴怒与愤怒。(简要的自评方式附下)
作为咨询师,我很抱歉目前无法用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这位朋友为何会产生不可压抑的愤怒,这到底算不算“生病”?
因为我不清楚ta当时的愤怒,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境、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ta曾经/正在经历什么,是否曾遭受过严重的伤害?工作关系、亲情关系是否正在受到一些威胁和挑战?
所有这些背景,包括当时的场景、地点、人物、事件等,各种元素都有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去评估,某种情绪是否是妥当的,是否是跟大多数人类似的程度。否则,我们无法去判断。
看过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会有一种印象,很多冲动失控的情绪和行为,或再严重点,我们会用“人格缺陷”来暂时描述的情况,是从极早年,甚至可能与婴儿甚至胎儿时期开始埋下的种子(极早年的创伤性事件留在身体上的痕迹),要了解要治疗往往有时候也要深入到这些地方。
如果大家想要深入聊聊关于这些话题,我希望各位有愤怒(暴怒)情绪的朋友,能多给我们一些相关的信息。例如:你是从何时开始变得容易生气?你当时经历了什么?
如果你愿意回答,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后续会为您做更深层次的解答。
除此之外,我们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专业的心理学家提供的排解愤怒的一些方式,对普通意义上的愤怒,我们可以试试这些常见的做法。(做法附下文)
评测你自己,是暴怒还是合理的愤怒?
在生理上,愤怒会激活身体的紧急反应系统,让交感神经系统促使肾上腺释放激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让我们用几个问题,来评估下自己的愤怒。
从上面几个问题来评估,你感觉你的愤怒是有效的吗?还是说在旁人眼中,你正在“张牙舞爪”、失去控制?愤怒会一点点侵蚀你与身边人的关系,越亲密者越甚。
图源网络
如何有效平息怒火?
研究这一问题的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些方法,在此摘录给大家,希望有情绪困扰的读者发怒前尝试提醒自己使用:
1.尝试换位思考。学会用他人角度重新审视引发怒火的情境,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当时的情况,理解后你可能就可以容忍他人的错误了。如何理性思考,参考下方的思维模式:
你可以继续扩充此表,在何时何处的你感到愤怒,产生了什么不合理的想法,并尝试用合理的想法去代替,以此感受你更好的新态度。
2.试着将情景的重要性最小化。因为前面的人开车太慢,你有可能约会迟到,这样的后果真的很重要、很不可接受吗?以这种方式重新审视情况,也许就不会这么烦躁了;
3. 想想报复的情形(但千万别实践)。想象是一个安全的小天地,在想象中你可以冲着不公平的人和事喊出所有想法,不过,别在想象上花费太多时间。释放之后,看看缓解了多少?
图源网络
4. 学会放松。学习系统脱敏疗法中的放松过程。
第一步:选择一个根植于你信念体系中的词或短语。例如,一个无神论者可能选择一个中性词,如和平或爱;
第二步:以舒服的姿势静坐;
第三步:闭上双眼;
第四步:放松肌肉;
第五步:缓慢地呼吸,并在吐气时自然重复你选定的词或短语;
第六步:从头至尾都采取一种放空的态度,不要担心自己做得不好。如果有干扰想法在脑中出现,只要告诉自己“这样很好”,然后缓缓回到重复词语的过程中来;
第七步:持续10-20分钟。你可以睁眼查看时间,但一定不要定闹钟。这一过程结束后,静静地再坐几分钟,眼睛一开始可以是闭着的,但慢慢睁开,之后的一两分钟内不要马上站起来。
第八步:每天练习一到两次。
5. 在沟通中重点说出你的感受。用言语攻击对方一点用也没有,如果你真想解决问题,就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吧。例如,“我觉得你是个混蛋”是一种观点,但“你把我的车乱放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则是一种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放松。但是注意,告诉对方你的感受并不是真正讨论你的感受。
6. 准备讨论问题前让自己平静下来。在沮丧时你血液中的压力激素和血糖水平都会升高。你最好等到这些指标降到正常水平再平心静气讨论问题。
本文参考书籍:
《生活中的心理学》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主编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特 菲利普·津巴多 著
《心理学入门》麦克劳·希尔编写组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