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婴幼儿社会情绪发展
父母可以做的事:
适时响应宝宝的需求,多给宝宝充满爱的注视与照顾,花时间抱你的宝宝。
试着欣赏宝宝气质的优点,顺着他的气质调整与他相处的方式,引导宝宝正向发展。
照顾好自己身心情绪的健康,只有照顾者对自己感觉良好,才能更好响应宝宝的需求。
1-2岁孩子的表现:
◆ 喜欢独自做游戏,但仍倚赖成人的指导,还不能了解社会规范,对其他人的认识很少。
◆ 会跟主要照顾者发展出亲密的情感关系,喜欢跟照顾者在一起,心理上很依赖成人。
◆ 一岁半的孩子开始可以自己独立行动,什么都想尝试,如果阻止他,会出现反抗的行为。
◆ 此时期会开始出现恐惧、嫉妒和害羞等各种复杂情绪。
父母可以做的事:
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拜访,让他有机会与其他人接触相处,降低他怕生的不安感。
孩子会模仿学习家长处理情绪及与人互动的方式,因此在孩子面前不要使用暴力或大吼大叫来发泄情绪。
父母要尽量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这样孩子的情绪也会比较稳定,且乐于与人亲近,发展出充分的安全感与自信。
孩子无理取闹怎么办?
孩子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发怒,要以温和坚定的态度陪伴他,防止他因发怒而头撞地受伤,一定要保护他的人身安全,但不能接受他无理的要求。
爸妈可以播放轻柔的音乐安抚他,或说故事,或提供最喜欢的玩具,或者带他离开现场,一方面转移他的注意力、抒解他的情绪,一方面也让他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父母可以做的事:
带他到小区公园,鼓励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教他学习遵守简单的规范,如:「分享」、「排队」。
学习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鼓励他表达情绪,通过说故事或游戏帮助他认识、抒发情绪。
倾听孩子的想法与意见,尊重他的感受,给他更多选择的机会,但不能任意放纵他。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如果孩子一直大哭大闹,父母先不要发怒,试想引发孩子哭闹的可能原因。不要一直质问孩子,也不要打骂孩子,这样孩子更不容易说出自己哭闹的原因。
建议你可以蹲下来抱他一下,轻拍他的背,等他哭声平息、情绪好一点时,再以和缓的口气跟他说:「爸妈知道你心情不好,你怎么了?来,跟爸妈慢慢说。」、「如果你一边哭一边说,爸妈听不见你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要怎样帮你。」,孩子的情绪可能就会缓和一些,并试着说出他怎么了。
3-4岁孩子的表现:
会和同伴一起游戏,能够与人合作,寻求同伴的帮助,能适应团体生活及遵守群体规范。
因为刚上学有适应上的问题,孩子会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喜欢告状。
会主动向人打招呼;能对他人表达同情;会依据外显的特征,如:发型或服装,来认定性别。
父母可以做的事:
爸妈可以邀请班上小朋友到家里玩,让孩子有更多机会练习与人相处互动的方式。
孩子闹情绪时,可以适时响应孩子的情绪,帮助他认识情绪,如:「你看起来好生气。」
提醒孩子与人互动时应该注意的礼貌,如:「请」、「谢谢」、「对不起」。
照顾自己的情绪
照顾孩子是十分费心辛苦的事,父母当然也会有情绪失控时,当你心情低落时,可以:
(1) 跟孩子说:我现在心情不好,需要安静地休息一下。
(2) 鼓励孩子在一旁安静地玩,自己聆听轻柔的音乐,泡一杯茶喝。
(3) 请人帮忙看顾孩子,让自己放个半天假,出门散散心,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4) 带孩子到朋友家跟小朋友玩,自己则跟好友聊天、纾解情绪和压力。
4-5岁孩子的表现:
孩子喜欢和朋友一起游戏、合作,能和人分享共享物品,会帮忙友伴。
孩子能负责团体分配的简单工作,会排队和轮流,愿意遵守团体游戏的规则。
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察觉他人的情绪,给予安慰与关心。知道性别不会随外表改变而变化。
父母可以做的事:
若孩子天生害羞,父母可邀请他的同学到家中来玩,在安全熟悉的环境下,学习与朋友相处。
在家庭生活中,分派给孩子一份简单的任务,如:每天帮忙摆碗筷,养成孩子的责任感。
和孩子玩扮演游戏,有助他练习社交技巧,学习解决冲突,表达情感,认识人我的异同。
孩子的性好奇
孩子约在3到4岁知道自己的性别,而当孩子对男、女生的性别及生殖器官的差异产生好奇时,会提出很多问题,或喜欢偷看别人上厕所,或玩弄自己的性器官等,你可以:
(1) 以平常心,健康且坦白地回应孩子的性好奇。
(2) 帮孩子洗澡时,教他认识自己的性器官,学习如何清洁、保护自己的身体。
(3) 如发现孩子自慰,不要惊慌,可以跟他说:「你的手上有看不见的细菌,摸生殖器会生病,身体的器官要好好爱护,不能拿来当玩具。」
5-6岁孩子的表现:
孩子可以遵循团体的游戏规则,玩一些简单规则的游戏,如:扑克牌、弹珠比赛游戏。
孩子群体间常有小团体,出现「我和你同一国」的情况,喜欢和同伴分享秘密。
孩子的情绪平和,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同,而且和父母是不一样的个体,迈向心智的独立。
父母可以做的事:
如果孩子表现优良,你可以立即具体地鼓励他:「你会自动帮忙收拾家里,我很感动。」
倾听孩子在人际上遇到的难题,不要批评取笑他的处境,给他一些鼓励与建议。
父母要做好心理预备,孩子即将上小学,不再会常常黏着你并事事倚赖你。
帮助孩子学会分享
有些孩子不太喜欢与人分享,可能是天生的气质使然,或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分享的经验,爸妈如何教会他们分享?
(1) 不要用强迫、命令及责骂的方式。
(2) 给他心理准备的时间,不要直接命令他把玩具或点心拿出来,分给其他孩子。
(3) 尊重地询问他:「愿不愿意把东西跟别人一起分享?」不愿意则不勉强。
(4) 跟他解释跟别人交换、分享,可以交到好朋友一起玩,会更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