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婴幼儿语言沟通发展
0-1岁孩子的表现:
1岁大,开始会有语言上的沟通,也听得懂一些简单的指示,知道东西各有名称。
父母可以做的事:
站在宝宝左右两边说话,可以让宝宝感觉到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
你可以模仿宝宝的声音,用轻柔的语调说话响应宝宝,这可以帮助宝宝学习使用语言。
已经周岁的宝宝,如果叫他名字不会转头,或对环境中的声音没有任何反应,爸妈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图源网络
1-2岁孩子的表现:
18个月大,能辨别身体部位,如:鼻子、眼睛、嘴巴、手、脚;看动物图画书时,可以说出动物的名称,如:狗狗、猫咪。
18 个月以后,会开始出现「双词期」,如:说出「狗狗玩」,是指「我们跟狗狗一起玩」;说出「妈妈鞋鞋」 有可能是指「妈妈的鞋子」或「妈妈帮我穿鞋」。
父母可以做的事:
多与孩子对话,说话时要放慢速度、配合手势,耐心地听他说话,温暖地回应他。
当孩子说出单词或双词时,要尽量以完整的简单句响应,一方面表示你理解他的意思,一方面也为他示范正确的表达方式。
为孩子朗读,可扩展孩子的语汇。亲子共读,提供了孩子聆听和说话的机会,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图源网络
2-3岁孩子的表现:
能理解简短的语句,响应爸妈的简单指令,并且了解否定句的意思。
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尿尿、我肚子饿,但很少使用形容词、副词,即使有时看起来好像有,如:说出「老婆婆」、「小白兔」 实际上孩子是把整个词看成一个整体单位。
父母可以做的事:
孩子爱模仿成人说话,多在生活中与孩子对话,他自然而然就会学到正确的表达及沟通方式。
尽可能安排每周一次以上的亲子共读时间,跟孩子一起阅读图大字少的绘本或生活故事。
为孩子慎选电视节目和录像带,避免他学到不雅的词汇与不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3-4岁孩子的表现:
父母可以做的事:
多与孩子沟通分享生活中的经验,如:今天做了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你最喜欢哪一样?
教导孩子说话时应注意的礼貌,如:借东西时说:「我想跟你借这本书,可以吗?」
利用睡前,为孩子说一个床边故事,或播放合适的有声书、好听的歌谣给孩子听。
父母可以做的事:
聆听孩子描述学校发生的事件或经验,虽然他说得未必完整,却是重要的情感分享与练习口语表达的机会。
鼓励孩子说故事,和他一起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将有助语文能力的发展。
教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如:跟公交车司机说谢谢、与人问好,这些都是重要的社会语言。
5-6岁孩子的表现:
可以安静地对照画册,听故事CD,聆听更长的故事,熟练地组织吸收新的语言信息。
听完故事,能说出重要的情节,在团体讨论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孩子的语言发展逐渐成熟,能完整叙述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事件。
父母可以做的事:
孩子下课回家后,与他讨论学习的活动与经验,帮助他组织吸收新的知识。
跟孩子一起朗读童谣或故事,享受文章的韵律与故事内容,不要求他背诵。
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跟他沟通生活中的细节,分享彼此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