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庆音健康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婴幼儿/青少年 >
心理健康 | 0-6岁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婴幼儿/青少年
婴幼儿,认知能力
2022-08-30 13:56:09
描述
0-6岁婴幼儿认知能力
图片

0-6岁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上篇)



0-1岁孩子的表现:


  • 新生儿会注意人的脸部轮廓与表情,能分辨妈妈的脸孔与声音,甚至模仿成人的脸部动作,约7、8个月大时,能了解脸部表情所代表的含义。

  • 3个月大,可分辨不同物体的大小与形状,辨认出红、黄、蓝、绿等色彩,也可以区分直线、横线和斜线,喜欢鲜艳的色彩、中度复杂的图形。

  • 4到8个月,会重复出现某些让他觉得有趣的探索行为,如:无意中抓住铃铛,发现铃铛会发出声音,于是就一直抓铃铛、摇铃铛

  • 8到12个月,会开始出现有「目的」的行为,如:拆掉包装纸,以便拿出玩具。

图片


图源网络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朗读绘本给宝宝听,可增加宝宝对词汇的理解,也可以让宝宝自己看绘本的图片。

  • 提供一些安全的玩具,有不同的形状及颜色,让宝宝自由地去玩,刺激他的学习。

  • 抱着宝宝跟他说话,让他可以看见你的脸,听见你的声音。


安全的玩具、安全的学习

父母应注意玩具的安全性,检查玩具是否通过验证合格。



1-2岁孩子的表现:


  • 12到18个月大,会更主动的、有目的地探索周遭事物,对东西如何操作十分好奇,如:会玩电线插头、开关电灯、电视;给他一件小东西,他会摇它、摸它、咬它、转它,从探索中慢慢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喜欢将物品按照大小、形状、颜色分类排序,逐渐发展分类的能力。

  • 一岁半左右,孩子喜欢玩躲猫猫,或寻找藏在盒子里的物品。

图片
网络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提供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安全玩具,如:积木,让孩子自己尝试各种排列、组合的游戏。

  • 玩具要摆在固定位置,并有明显的标志或线索,孩子玩完玩具,可以邀请他一起把玩具归位,建立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 鼓励孩子发现、认识新事物及事物的名称,如:孩子开心地喊「车车」时,你可以鼓励并响应孩子:「嗯!这是公共汽车」。



图片

网络

跟孩子玩躲猫猫!

 

「妈妈在哪里?」妈妈用被子遮住自己,宝宝听到妈妈的声音,将被子拉开的剎那,妈妈笑着对宝宝说:「在这里」。重复玩这样简单的游戏,却仍然会逗得宝宝呵呵笑,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两岁前的孩子正在发展「物体恒存」的概念,渐渐了解到存在于周围的人与东西会一直存在,就算一时看不见,并不表示从这个世界消失,他们很享受躲猫猫游戏那种失而复得的乐趣。





2-3岁孩子的表现:


  • 孩子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形状及红、黄、绿三颜色,还可以进行简单的配对。

  • 孩子了解生活中的事物有不同的功能,会尝试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生活中的物品,如:洗澡时,孩子会把身边所有可以拿到的东西,都放到浴盆里,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准备黏土、积木、蜡笔、纸、宝特瓶等各种安全多样的素材,让孩子可以进行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只要孩子不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也不会破坏物品或环境,怎样玩都可以。

  • 尽量为孩子多提供探索、摆弄各种生活物品的机会,就算是不要的空瓶子,对孩子而言都是很好的玩具。

  • 鼓励孩子发问,引导他自己解决问题,或带领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图片
图源网络
背诵不是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
要求孩子背诵唐诗、三字经并非不可以,只是孩子并不了解唐诗、三字经的意义,所以背完很容易就忘,并无助于学习,反而剥夺了孩子从游戏中探索学习的机会。真正有益孩子学习的方式是:
(1)  游戏学习:在扮家家酒时,练习人际互动。
(2)  动手操作:为了游戏,自己动手制作道具。
(3)  问题解决:游戏时遇到问题,想方法解决。
(4)  对话讨论:有助孩子了解自己遭遇的问题。


3-4岁孩子的表现:

  • 孩子常常只关注事物的某一点,无法掌握全面,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事情。

  • 孩子会把不相干的两个事件连结成因果关系,如:妈妈生病是因为我不乖。

  • 因为日常生活经验的累积,孩子可以指认出常常看到的数字、标志或符号,如:知道招牌上的M代表有吃有玩、有麦当劳叔叔的地方。

图片

图源网络

父母可以做的事:

  • 鼓励孩子多观察生活周围的事物,与孩子讨论他有兴趣的主题,如:昆虫、宠物、动物等。

  • 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抢着帮孩子做事,鼓励他寻找问题的答案。

  • 常说故事给孩子听,与孩子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结果,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孩子打造阅读环境


为孩子布置丰富的阅读环境很简单。首先,在家中一个舒适的小角落,预备好书架及充足的光源,图书资源则可以从下列很多方式取得:


(1) 到书店或各县市立、乡镇图书馆看书或借书。

(2) 可与亲戚朋友、孩子的同学交换图书。

(3) 到二手书店或是拍卖网站寻找二手书。

(4) 文建会儿童文化馆网站有提供绘本动画。



4-5岁孩子的表现:
  • 对生活中的事物有基本的概念,如:有四个轮子,人可以坐在里面的,会猜到是车子。
  • 孩子喜欢发问,乐于自己实验、操作新的想法,如:把肥皂当作小船。
  • 孩子能指出对象的异同,注意到生活中人事的改变,可以运用图画或其他方式做记录。
图片

图源网络

父母可以做的事:

  • 不要求孩子记忆、背诵知识,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观察,鼓励他提出问题。

  • 让孩子主动探索,如:观察昆虫、自己动手做昆虫手偶,他自然会学到昆虫的相关知识。

  • 鼓励孩子思考故事中发生的问题,让孩子预测或改编故事的结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关掉电视,学习才开始


孩子一直盯着电视,没有时间去发现、观察周围的环境,也没有机会主动去学习。但是把电视关掉后要做些什么呢?


(1)  全家人一起坐下来读一本书。

(2)  走出家门,到公园散步谈天。

(3)  一起动手制作一道健康点心。

(4)  欣赏音乐,拿出望远镜观星。



5-6岁孩子的表现:

  • 孩子的思考逐渐由具体到抽象,慢慢建立了基本的时间与数字概念。
  • 有些孩子能理解10以内的具体数字概念,知道早上、中午、晚上的时间顺序。
  • 能观察与分辨自然生态的现象,对各种生物感到好奇。可在脑海中形成图像,进行思考。

父母可以做的事:

  • 不要求孩子死记、书写注音符号或数字,孩子应该从生活经验中,慢慢地建立概念。

  • 拓展孩子真实的生活经验,带孩子去爬山认识花草植物,进行观察、分辨,学习新知识。

  • 适时问孩子问题、教孩子如何使用新工具、鼓励孩子用语言、图画或其他的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等,这些都是增进孩子认知发展的好方法。

图片

图源网络


教孩子不无聊


孩子老是抱怨无聊,只好送孩子去上才艺课程,孩子不见得有兴趣,学一下就不想学了,浪费钱也浪费时间,并不是最好的安排。


 建议父母可以这么做:

(1)  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如:书籍、各种简单的材料、工具。

(2)  鼓励孩子发明游戏,研究玩具可以有怎样不同的玩法、怎样玩才好玩。

(3)  鼓励孩子先有构想,再动手做做看,把构想做出来。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