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庆音健康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婴幼儿/青少年 >
关于儿童成长发育、治疗评估的专业笔记
婴幼儿/青少年
婴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育
2022-09-01 13:55:11
描述
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许多人做了父母,喜欢将孩子对比其他同龄孩子,但对比后不免感到焦虑


其他同龄孩子会走路了,为什么我家小孩不会?其他同龄孩子牙牙学语了,为什么我家小孩不讲话?


我家的孩子是不是不正常?


在文章最开始想先告诉大家,每个小孩的成长轨迹是不同的只要是在一定范内,有些孩子比较早学会说话,有些小孩走路更早,都是正常的,孩子的发育并不是事事都是越早越好,作为家长需要遵循他的成长规律。


图片


那什么才是正常的范围?本文下文附周凌老师收集整理的关于儿童治疗评估的核心笔记。


笔记内容来自于精神动力学、舞蹈动作治疗、游戏治疗、丹佛发育筛查等领域,整合的0-6岁孩子的身体动作、语言心理(身体自我、核心自我)的依次发展情况以及成年的病理性与婴幼儿时期养育的关联,可供家长比对孩子的发育状况是否正常。


专业级别的干货,赶紧收藏阅读吧~


图片

以下图示以时间为维度。前24个月以月份为单位,再往后是以半年为单位,直到6周岁。

图片

上图压缩后模糊,如需清晰版,请后台联系小编。


其中丹佛发育筛查通过对0-6岁小儿不同年龄段的社会适应、精细动作、语言和大运动四个方面的能力检测,来观察、评价儿童的感知能力、行为模式、认知水平和方式。


此外,运用儿童神经心理发展和智力结构的理论来分析、解释测验结果,从而找出儿童生长发育的优势与弱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对儿童可能有智力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积极的意义。


图片





周凌老师有话说

「我的小孩没有最快达成这件事,我要训练他。」作为养育者,千万不要怀着“早比晚好”的想法去训练自己的孩子。


野生的、顺应天性成长的孩子大多心理比较健康,但从小被家长训练出来的孩子,或许会学习很好,但性格古怪,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一个完整的人,以身体为基础,同步发展着上图提到的各个方面。


婴幼儿对自己身体的感知觉、掌控感、能动感、属我感,都是健康身心的基础。只要孩子是完整实在的自己,就有他的内驱力。


例如丹佛发育筛查中提到儿童的动作、日常行为,如自己吃饭、穿鞋、玩耍等等,如果总是都由养育者代劳,那么孩子对自己能做什么的信心就被剥夺了。


图片


“这个不能做, 因为(某人说)我做不好;那个我也不能做,因为(某人说)我也做不好。“那么,儿童对学习的信心又从哪里来呢?


觉得自己可以做得好, 愿意试试,这便是内驱力。


我们整理本文的表格不是为了让父母们去比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更厉害。能在时间线内到达对应的成长程度,那就可以了,没有好坏之分。


作为养育者,记得不要总是干预过多,在安全正常的范围内,顺应他们的内驱力。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