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庆音健康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婴幼儿/青少年 >
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与信任的关系
婴幼儿/青少年
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2-08-24 15:46:47
描述
早在婴儿时期,信任体系就渐渐形成了

从某种角度来讲,父母功能是具有家庭传递性质的,如果我们曾被父母很好地照顾过,大概率也会如此对待孩子,“安全与信任”的亲密关系由此而来。


图片
(图源网络)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安全与信任”?

与孩子亲密关系的培养,不是等到他有记忆、会表达的时候才开始。早在婴儿时期,信任体系就渐渐形成了。

当婴幼儿期感到饥冷无助的时候,父母是否带来安慰;当寻求交流时,父母是否立即回应;当开始尝试时,父母是否耐心鼓励?孩子从小就记住了,自己是否能信任他人、是否会被他人受重视、是否有能力独立自主。

今天这篇文章,周凌老师将与大家一起聊聊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与信任的关系。


图片
(图源网络)


1

知道孩子成长的规律


梁启超先生在《论幼学》中曾论:“春秋万法托于始,几何万象起于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人生这一辈子,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弥足重要。

家庭教育,最应重视的不是培养品质或才能,而是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的关系和信任。爱与信任的亲密关系永远是育儿最关键的基础。

就如同恒河猴实验告诉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拥抱、保护、稳定依恋。

探索、好奇心、上进、自律、专注力等美好品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却容易被父母的焦躁和错爱而破坏。我们何不试试看,只提供足够的物质环境,提供信任和安全,只做跟随,不做过多引导

比如看孩子在用手指画画了,买些纸和颜料让TA动手去画,不急着看作品,不去指指点点,也不去漫天夸奖。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给予安全和信任来呵护TA自由发展,除非孩子有需要和请求,再去提供一些示范,孩子自然会模仿你,如果孩子不喜欢模仿,那么恭喜你,TA或许已经开始创造了。

图片
(图源网络)


2

解开孩子心中的旧心结


图片

或许有些父母会疑惑,明明自己没有做过分的事情,为什么孩子与自己会有心结呢?上述列举了20项可能对孩子造成童年心理阴影的事件及可能产生的心理影响,总结情况如下:

  • 稳定感、安全感、信任、依恋、确认感的缺失,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无助、羞耻;
  • 受巨大惊吓而引发的死亡焦虑,会让孩子睡不好,白天萎靡不振、无法专注,俗话说“像丢了魂一样”;
  • 与父母负性连接,孩子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1.特别乖巧,特别“省心”,完全不敢违背父母意愿,可能产生一个假自我;2.特别不安、焦躁, 像个怒气冲冲随时爆炸的炸药桶,静不下来,可能会被看成是多动症;3.看到父母特别紧张、焦虑,不敢说话,僵住了,看上去特别木呆。
  • 不遵从孩子意愿,强迫、欺骗、戏弄孩子,孩子将变得压抑、讨好、自卑。
  • 不尊重孩子隐私、公开评价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卑、被欺凌、充满恐惧,从而想要隐藏自己,恐惧社交环境。
  • 孩子的身体、心理受到实际伤害,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变得高度敏感紧张或麻木迟钝,失去整体的整合感。
  • 被父母、老师不公平对待,孩子将变得自卑,感觉被拒绝、被排斥。

生活其实远比表格复杂,人心也远比理论广袤,如果想要真切了解孩子,解开心结,不妨面对面,和孩子做一个深入的交流,过程中请记住尊重他。被尊重,才意味着被真实爱着。

还有一些话是想对父母们说的:


当我们自身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时,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亲密关系、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和一个幸福的人生。作为成年人,将我们不愿意面对和疗愈的东西复制给我们的孩子,将孩子作为撒气筒、教育对象,还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我们将所遭受的经历、所压抑的痛苦在孩子身上重演,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样子像极了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已为人父母,就需要明白,我们的言语、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将伤害的因从我们身上停止,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更幸福的人。


同时,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清楚审视自己的经历,找到根源进行自我修复和疗愈,让我们自己也能成为更幸福的人。


幸福的定义,可能不是一辈子安安稳稳,没有事情发生,无需应对意外。幸福是安心的感觉,即使当我们遭遇意外,我们不会因身处困境而贬损自己,仍然心里有依靠,有希望,能够撑过痛苦的时间,看到另一片天地重新展开。



3

了解孩子的内心


如果和孩子已经存在沟通障碍,如何才能缓解?谨记,聊天不是“聊学习”。不要总是一上来就问他“最近学习怎么样?”“上次考得怎么样?”。

(1)了解孩子们的爱好。如果孩子总是不交流,沉迷于绘画、听音乐,可能是因为:
  • 绘画常排除听觉,或许是因为不喜欢周围嘈杂的声音。
  • 音乐常排除视觉,可能是不想看到身边矛盾、冲突的画面;也或许是身边过于安静,只有自己一人,想要听到一些声音, 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存在。

(2)为什么孩子沉迷游戏?游戏或许它承载了孩子内心世界的需要。下面这篇文章,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那些沉迷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3)青春期是一个寻找身份认同的时期。身份认同找到了,就是形成了凝固的、稳定的、有持续性的自我,有了身份感。下面这篇文章,或许能让你更加了解孩子的多种认同转换。
李孟潮谈青春期的认同转换|家长老师咨询师均适读


图片

(图源网络)

更多推荐